大约一年前,我完成对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·纪德(1869—1951)的第一次阅读,那是囫囵吞枣的,只留下一些依稀印象。读11月22日《中华读书报》家园中《梭罗:苇岸与彭斯》一文,作者凸凹说:
“梭罗与苇岸是借解读大地而阐述他们的‘大地道德’,继而对人类施以真切的人文关怀的。”“他(彭斯)是纯粹的大地之子,是农业文明率性的歌者,他的整部《彭斯诗选》,是‘土地文化’的原汁原味的经典的感性文本。”“但他们的人格实践活动,却多了几分矫情(如梭罗的隐居,苇岸的素食),从某种意义上他们又远离了那个本源和原点;因而增加了心灵的负担,使他们的心路历程上少了心性的愉悦,而多了疲惫之色,以至于自损,让人扼腕不已。”这些话语给我内心一种强烈的冲撞,又让我重新翻出纪德的《人间食粮》。
再读,理解又深了一层。纪德的文字不仅仅停留在土地上(即使是表面),也长驱直入人的灵魂深处;他的“食粮”不仅仅生长在大地上,也繁衍在人的精神田园。大病初愈的纪德怀着过分的激情写下《人间食粮》,而当时的文学界矫揉造作之风盛行,空气沉闷不堪,他的目的就是要使文学重新接触大地,老老实实赤足踩在大地上。他满怀真诚地诉说着心灵,以至他在书中呼喊着,“扔掉这本书,离开我吧。”他那如行云流水的文字,表现出对传统道德的蔑视,对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反叛,及提倡个人行为自由,强调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真实感受。是这种感受,成了他的食粮,也成了影响几代人的食粮。
纪德的超逸思想,奇崛文笔,也许和质朴平白的彭斯、敏感的梭罗、苇岸相比,不容易被大众接受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写下的不是寻求逃避和解脱的书,不曾脱离自我,是在大地上行走的思想记录。也许纪德的文字内容有时过境迁之感,但其深邃的精神是永恒的。